孔子过暨阳湖
孔子为了考察学生的德行,他周游了学生所在的郡国。最后还有一位南方唯一的弟子言子所居的吴国没有去过,他一定要去看一下。南方听说是南蛮之帮,更需要文化教化,他不放心言子,会不会辜负他的教道。于是他带了得力的弟子,驾车过了大江,来到河阳山前,被暨阳湖挡住了去路,漫漫的芦苇荡,浩浩的大水无法过去。正在犹豫不决之时,芦苇荡里传出了阵阵山歌之声,年老的孔夫子不觉一阵惊喜,孔子与弟子立在岸边大喊:“船上老公,吾要过河!”不一会芦苇丛里撑出了一个竹排,却是一个年轻小伙子。一看岸上老者文质彬彬,白发长须,旁边还有一辆牛车。小伙子跳上岸来,作揖便拜,言道:“先生过河,吾当负之。”说吧,他让先生与学生站到竹排上,而自己却在水中推着竹排,游过了湖。接着他又单独过湖去,把牛车也渡了过来。孔子不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,想不到南方人竟这样的舍己为人。
牛车过了暨阳湖,来到了河阳城,他看到城里井然不乱,人人都互敬互爱,店家待客都很客气,对外来的人更加尊敬。孔子喜滋滋地,又与学生驾着牛车,出河阳城南门。走了一个时辰,又迷了路,怎么办呢?孔子下车找人问讯,却四处空无一人,前面一条小河又挡住了去路,正在无计可施时,忽见一个小囡,从水中冒出来,手里摸了几粒蛳螺放进身边的木盆里。孔子立即走上前去问道:“童儿,此去琴川如何走?有多少条路?”这孩童扭头一看,见二个文质彬彬,穿戴光鲜的长者在问他,他一见自己精赤条条,不觉羞红了脸,立即没入水中,把木盆顶在头上,唱了个诺,并开口唱道:“盆为冠,水为衣;此去琴川剩十里!”孔子听了大吃一惊,小小孩童究如此懂得礼仪,回答时,随手占来好诗,又能随口而唱。想到言子的弦教之治,名不虚传,南方已不是蛮荆之地,而已变成文明的礼仪之帮了。
此时,孔子已很满意地笑了。于是坐着牛车,准备回曲阜去了。孔子又回到暨阳湖边正在想法过湖之时,忽然一匹快马飞奔过来,一位文雅秀气的青年跳下马跪下即拜:“先生请留步,学生来迟了!”孔子转身一望,正是时常思念的学生言子。孔子还礼,两人热烈交谈。接着言子就在河阳城的南门外的暨阳湖边操练了“迎春之礼”。吴下弟子兴高采烈的唱起了“正月立春,盛德在木。天子作享,天时适令。”载歌载舞,迎接春天到来,万物生长,习人农桑。不打三春之鸟。孔子看后,更加赞不绝口,于是孔子放言:“道启东南。”老夫子便欣欣然回鲁国去了。言子操演周礼的地方称习礼场,通往习礼场的一座桥便称习礼桥,传留至今。
讲述人:王杏宝,70岁小山村农民
搜集整理:虞永良于1988年9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