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凰名人
凤凰镇有千年的历史积淀并且深受吴文化的熏陶,在这里先后涌现出65位名人,包括4名状元,1名榜眼,36位进士。封建时代,朝廷选拔人才采用科举制度。自隋朝到清朝,历时一千三百余年。科举制度实行时四级考试方法:1.是童生试在县基层考,合格者称秀才。2.是乡试,省城里考,录取称举人,其中第一名称解元.3.会试各举人在京城里汇集考,录取者名贡生活贡试。4.殿试,贡生再集中到金銮殿由皇帝亲自主考,被录取者称进士。进士的名单由朝廷用黄纸张榜公布,俗称:“金榜题名”。进士前三名称:“鼎甲”,即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。凡考上进士的人,朝廷就授予官职。一个读书人,从县开始,一级一级地考试,能人云集,要“过五关斩六将”,最后能胜出者,寥寥无几。某个县城里考取一名进士,地方上都非常荣耀,如果要是考上前三名,更了不得,连省城的官员都要来祝贺。明清两代当大臣的,都必须是进士出身,才有资格当。凤凰镇是文化底蕴深厚、人文荟萃的江南“进士之乡”,这些名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。
蒋廷锡(1669~1732):63岁
字扬孙,凤凰河阳人,康熙四十二年进士。户部尚书、文华殿大学士、太子太傅、明史总裁。特赐一等轻车都尉。蒋廷锡“在公勤夙夜,懋绩有贤声”,在户部任内,同心协力,秉公执政,剔除积弊。他同情百姓疾苦,对黄河泛滥,淮泗居民漂溺奔波的严重灾情慷慨陈情,写下了《六荒诗六首》,反映了劳苦大众的痛苦生活。他继承恽寿平花卉画艺术,并自成一派,是清代花鸟画的鼻祖。生前不置一分地,不收一分文礼,死后由皇帝亲临祭奠,只有书籍陪葬。河阳山歌:栀子花开白朝朝,蒋阁老做官回家转。一路送钱才(都)勿要,还要捐银造石桥。(政治家、大画家、,乾隆的恩师)
蒋 溥(1708~1761):53岁
蒋廷锡长子,字质夫,凤凰河阳人,雍正八年进士,官至户部尚书、东阁大学士,是历史上有名的父子大学士。民间称小阁老。湖南巡抚任上,教习当地百姓养蚕缫丝之法,使湖南蚕业大兴;打击豪绅湖霸,将万余亩田地分给贫民耕种。蒋溥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,被雍正皇帝称为:“师承家法闲图出,右相丹青有后生。”
蒋 伊(约1625~1687):
字渭公,凤凰河阳人,蒋廷锡之父,康熙十二年进士,官至广东粮储道,河南提学副使。任职之初,曾将阐发为君之道的《万世玉衡录》四卷和为臣之道的《臣鉴录》二十卷呈送康熙皇帝,用清正廉洁、勤政为民的历史故事阐述治国之道,大受康熙赞赏。蒋伊为官任上,看到难民流离失所,作十二幅流民图,为民请愿;同时又撰写《疏论》,对捐官等社会弊端予以揭露,并呈给康熙。蒋伊是一位受民众拥护,为康乾盛世作出贡献的清官。
蒋陈锡(?~1721):
字文孙,号雨亭,蒋伊长子,凤凰河阳人,康熙乙丑进士。先后任富平县令、礼部主事、礼部员外郎、河南按察使、山东布政使、山东巡抚、云贵总督,死于任上。御赐“清慎勤”及“敬一堂”匾额。
蒋元枢(1738~1781年):
字仲升,别字香岩。祖父蒋廷锡,父蒋溥,均为清大学士。乾隆二十四年举人,授崇安知县;调建阳、晋江,升同知,驻防厦门。乾隆四十年春任台湾知府,翌年兼任学政。在台期间,兴利除弊,悉心筹划便民便商之政。在台郡重建木城,近海添设堞楼炮台以补木城所不及。兼任学政时,另立澎字号岁科,取进童生,实属创举。
陆 器(约815~约875):60岁 河阳人
字祖容,凤凰河阳人,唐开成五年状元。他为官清正,执政廉明。陆器自小患脚疾,穿高头草履而治愈。进京为官后,同僚争而索之,一时求之不得。芦花靴即传入京都。据记载:臣官的廉洁,穿高头草履为荣,在文宗时传为佳话。河阳山歌:《状元台》三月桃花河阳开,陆器读书状元台。芦花靴卖脱备考银,当官勿忘穷乡亲。
缪希雍(1545~1627):
字仲醇,号慕台,今凤凰徐市人,后居金坛,为明代万历年间名医。医德高尚,医术精湛,在中药性味、主治、宜忌、制方、炮炙、四时用药等方面颇多发挥,确有独到之见,撰有《神农本草经疏》30卷、《炮炙大法》、《先醒斋广笔记》等书。他治病处方立法,不泥于古,善能化裁,富有创新精神,在中国医药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。据《明史》记载,与李时珍齐名。
钱 洪(生卒不详):
字理平,凤凰河阳人,钱谦益七世祖。一生乐善好施,救济贫民。明正统八年,有海船在江面沉没,他自备舟船营救,救起多人。每当发大水的初夏季节,在奚浦塘上救捞水灾后的漂流人员,施舍米粮;无钱安葬的,施棺木,置义冢。被誉为“民间义官”。
钱 泮(1494~1555):61岁
字鸣教,凤凰河阳人,明嘉靖十四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、顺庆知府、陕西副使、江西参政。江西任上时,父丧,回河阳守孝。明嘉靖三十四年,倭寇从三让浦进犯,钱泮倾其家财,自发抗倭。常熟县令王鈇率兵击倭,钱泮相助追寇,不幸中伏,虽杀敌无数,因寡不敌众,壮烈牺牲。钱泮在各地任上,不受下级与乡绅的礼银,尽力为民为国操劳,每到一地,先问民疾苦,后行扶助之策,其忠烈天下皆闻。河阳山歌:钱泮廉职名汉阴,开仓赈灾救黎民,河阳抗倭身士卒,壮烈捐躯传美名。故事(河阳鸭血糯)
钱朝鼎(生卒不详):
字禹九,号黍谷,凤凰河阳人。清顺治四年进士,授刑部主事,曾任员外郎中、广东提学、浙江按察使、副都御史。后补任鸿胪卿,升任大理寺少卿。钱朝鼎三为刑官,执法公平,深孚众望。钱朝鼎在宦海颇顺、民望颇高的情况下,保持谦虚谨慎,曾在扇上题词,警醒自己,不能沾沾自喜、忘乎所以,每归署以此扇自警。其著作有《河阳山永庆寺碑》、《河阳山水庆寺志》等。
钱陆灿(1612~1698):
字湘灵,钱泮的玄孙,凤凰河阳人,清顺治举人。他勤恳苦读学富才高,名贯乡里,与亲戚乡邻和睦相处。一次拾到浙江人遗金三百两,悉数归还失主。他的品德深受四乡百姓推崇,曾在常州、金陵等地授教;精通四书五经,诗作骨力雄厚,著有《调运斋集》及《常熟县志》26卷。
孙承恩(1619~1659):39岁 恬庄人
名曙,字扶桑,凤凰恬庄人,清顺治十五年状元。出生在以个书香官宦之家,他的父亲、祖父、伯父都当过官。自幼好学,殿试为前十名,清顺治阅卷,见其文采与政见,大加赞赏。拆其试卷,疑与顺天乡试作弊的孙晹是一家。即派学士王熙驰至孙曙寓所面询。王与孙为好友,言曰:“今升天沉渊决汝一言,回奏当云何?”孙承恩深思坦然曰:“祸福命耳,不可欺君卖弟。”顺治闻奏,喜其诚实忠孝,定为头名状元。孙承恩的诗文被誉为“文工六朝,诗学温李,书法欧阳。”
萧应宫(生卒不详):
字观复,凤凰河阳人,明万历二年进士,官至刑部郎中,东昌知府。因作战骁勇,任兵备潼关、固原、临洮。后因倭寇日益猖獗,调任辽海道监军。力主抗倭,固守寸土,单骑杀敌,威震边关。因萧应宫功高望威,知府忌之,被诬告有罪,遭流放边地。后遇赦回归河阳,捐银造萧家桥、修永庆寺、河阳桥,铺河阳街路等善事,受乡里人敬重。
汪应铨(1685-1745):60岁 恬庄人
字北林,凤凰镇河阳山人,清康熙五十七年状元。他聪敏过人,有过目成诵而不忘之才。他文章苍古典奥,写得一手好诗,多才多艺,擅长书法,当时人们以能争得其墨迹珍藏为荣。他蔑视富贵,以读书藏书为人生之最富有。迁居常熟城里后,仍不忘乡里父老,卒后葬乡里祖茔。
汪 绎(1671-1706):35岁 恬庄人
字玉轮,号东山,康熙三十九年状元,授职翰林院修撰,掌修国史。与方苞、汤右曾、蒋廷锡等齐名。胪唱之日于马上曾口占诗言:“归计讵谋千顷竹,浮生只办十年官。”虽自称为官十年,因遭人排挤,为官仅三年便退隐告归。
徐 恪(1432~1516):84岁
字公肃,凤凰徐市人,明成化二年进士,官至工部右侍郎。
杨 岱(1737—1803):66岁
字元峰,号守默,今凤凰恬庄人。一生中仅捐授布正司理问的官职。杨岱拓建恬庄镇,疏浚四周河道,使恬庄成为城堡式市镇;开设店面,修建寺庙庵堂,招商揽客,使恬庄成为当时的虞西大镇。杨岱曾设义学,让贫寒子弟免费就读。杨岱至孝,为侍奉父母,放弃科考,其孝行深得当地百姓敬重。卒后两年,其子孙上奏朝廷,奉旨敕建孝行牌坊于其住所前。杨岱孝子祠正厅嵌有状元姚文田书写的《杨君孝行记》一文刻石。
杨无恙(1894~1952):58岁
字冠南,凤凰港口人。著名诗人、画家,有“江南诗虎”之称。他学识渊博,胸襟旷达,生活俭朴,民族气节可贵,不事汪伪政权。歌颂全民抗战,写了好多抗日诗篇,鼓励兵民抗战到底。
杨沂孙(1813~1881):
字咏春,号子舆,晚署濠叟,凤凰恬庄人,清道光二十三年举人。官至安徽凤阳知府。少时从李兆洛学诸子,精于《管子》、《庄子》。擅书法,尤爱“篆籀之学”,初学邓石如,后吸取金文、石鼓文、汉碑篆书等书体笔法,久而有独到之处,为清代有突出成就的书法家。辞官返里后,篆书名重一时,兼工篆刻。著有《管子今编》、《庄子近读》、《观濠居士集》等。
杨泗孙(1823~1889):
字仲鲁,凤凰恬庄人,咸丰二年榜眼。授翰林院编修。担任咸丰十年和同治二年两次会试考官等,官至太常寺卿,资政大夫。杨泗孙为官办事“尤主缜密,颇有政治才干。”他为官清正,对朝纲腐败,深恶痛绝。同治五年,称病辞官回乡,与兄沂孙及翁同和等在常熟游文书院共结诗文之社。他乐为乡里公益事业谋划出力,对本邑的水利尤为关心,同治七年,疏浚白茆塘,光绪九年疏福山与竺塘泾,并以工代赈开挖奚浦塘等水利工程。